人生幸福知多少
文/释宏满
有人说,幸福是美好愿望的实现。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为理想中的幸福所忙碌、奔波、追求着。其实,幸福就在我们身边,只是我们熟视无睹,不经意让她溜走了。幸福其实也很简单,想要获得幸福,不妨尝试活出真实的自我,很快你就会体会到人生幸福的感觉。幸福快乐的秘密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,我们都具备使自己幸福快乐的资源,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“幸福快乐的资源”运用好而已。
茫茫人海,芸芸众生,大家都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。可究竟,幸福是什么呢?从幸福二字最简单、最质朴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出。幸:上下结构,上土,代表房子;下¥,表示金钱;福是左右结构:左边衣字旁,表示有衣服穿,右边一个人一张嘴一块田。表示一个人有衣服穿,有田种有饭吃。而幸福最早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有饭吃,有衣穿,有房住,有钱花,还有一个温暖的家。幸,可以和“不”字组合,不幸的人就是没有房子和没有钱花的人。也是因为房子和钱,“有钱人”也会成为不幸的人。福,没有和“不”字的组合。所以有吃的,有衣穿,就是有福的人。
然而对不同的人来说,幸福的概念是不同的:对伤心失意的人来说,幸福也许只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安慰;对漂泊者来说,幸福就是一个温馨的家;对饥饿的人来说,一碗粥的含义也许就意味着幸福;对孩子们来说,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是一种幸福,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更让他们有幸福的感觉;对成年人来说,一个可以依靠终身的爱人,和睦的家庭,懂事的孩子,成功的事业,成功的成就感,也就是大家追求的幸福了。其实幸福是相对的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,就象以下这些人所理解的幸福一样:
一个无所事事的穷人说:有钱就是幸福。
一个匆匆忙忙的富人说:有闲就是幸福。
一个满头大汗的农民说:丰收就是幸福。
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说:回家就是幸福。
一个失去双脚的残者说:能走路就是幸福。
一个失去光明的盲人说:能看见就是幸福。
一个日夜加班的工人说:不上班就是幸福。
一个德高望重的医生说:治好病就是幸福。
一个四十有几的光棍说:有女人就是幸福。
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说:有饭吃就是幸福。
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说:考上大学就是幸福。
一个北京奥运的选手说:拿到金牌就是幸福。
一个丢失孩子的母亲说:找到孩子就是幸福。
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说:能够活着就是幸福。......
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,不同的处境,不同的时段,不同的年龄阶段,人们领悟到的幸福含义也不同。小时候,一块糖果、一个小玩具就能让我们开心半天,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欲望越来越多,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,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少。可见以上这些所谓的幸福,都只是片面的、暂时的心里满足,并不是真正的幸福。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人内心的知足。
幸福是一种感觉,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,而取决于人的心态。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。一个人在地里劳动,满头大汗,可是他觉得很幸福,他就是幸福的;另一个人在自家花园里散步,可是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,他就是不幸福的。其实,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,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,说某一天,上帝以及天使们在天堂里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。上帝说:“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,我们把人类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?”
其中的一个天使说:“我觉得应该把它藏在高山上,这样一来,人类肯定就不会发现了,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。”
上帝听了后摇摇头。
又有一位天使说:“那就把它藏在大海深处吧,人们一定发现不了。”
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。
这时,又有一位天使发言了:“依我看啊,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,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,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挖掘幸福快乐的秘密。”
上帝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。
从此,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。
歌德曾经说过:“人之所以幸福,是因为他的心灵感到幸福。”幸福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,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,一个人幸福与否,过得好与不好最终都得回归自我,都得听从心灵的声音。
有句话说得好“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、权利和容貌,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如何相处。每个人都有欲望,这是不可否认的,上至权贵圣贤,下达凡夫俗子。不管你是穷人也好,富人也好,低贱抑或高贵,人终归还是有欲望的。穷人渴望获得财富、房子、车子等,富人渴望获得健康、长寿以及快乐等。可以说,欲望是人的天性,从古至今,从圣人到平民,这是人之常情,概莫能外。
欲望之于人来说,只是一种本性。合理的欲望,是我们前进的动力,最终让我们收获幸福;而不合理的欲望,只能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,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无奈、痛苦、彷徨,甚至是自暴自弃换句话说,当欲望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时,我们就能够收获欲望的幸福;当欲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,我们就会被贪婪的枷锁牢牢锁住,离幸福只能越来越远。
欲望如鱼,欲望大的人像海中的大鱼,他需要很多的水才能活命生存;欲望小的人如小鱼,只需用很少的水就能在水中自在的游来游去。所以人生要想活得幸福,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,不能无限制的膨胀自己的欲望。欲望越高越多越难体验到人生的幸福,把欲望越降越低就越容易体验到幸福。一个穷人就能吃饱肚就觉得幸福,那些有钱人不但能吃饱肚还能吃得美味,吃得丰盛,那岂有不幸福的呢?事实上很多有钱人对自己吃得美味已麻木得视而不见,他在为自己更高更大的欲望没有满足而郁闷不乐。
佛陀也在经典中教诫弟子时说:少欲知足的人虽卧草地,犹如天堂,不知足多欲的人虽居天堂犹如地狱。
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,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变成现实,一个人若想让自己幸福,不是增加自己的财富,而是降低自己的欲望。当我们降低了欲望,才会发现,原来,幸福其实随手可得,只是我们在欲望中迷失了,不懂得去把握、去感悟、去珍惜罢了。
在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幸福呢?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答案,对很多人来说,由于个人欲望的影响,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原本已经拥有的幸福。
幸福是需要有智慧和感悟的,智慧越大幸福感就越强,无明越多烦恼就越大,人生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幸福,要学会享有,不一定要去占有、拥有。犹如人们去逛百货商场,所有的东西任您去观赏,就等于享有,您就心满意足了。“享有”比“占有”更有智慧。
幸福,原来只是那么简单。用心去品味人生过好每一天,打开你的心扉,才能获得幸福。
有个故事讲有一位中学生为了过年,家人好不容易聚到了一块。平时父母忙于工作,他又忙着读书,吃饭总是匆匆忙忙。一家人好不容易吃顿饭,是父母许下的团聚愿望,也是他的期盼。
这天正是大年初一,他拿着刚得到的红包,趁着节庆,打算请父母出去大吃一顿。看到父母眼中的欣慰,他不由得感到一阵飘飘然: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,可我却总是让他们操心。如今,我好好慰劳一下父母,感受一下一家人团聚的幸福。
可父母好像不了解他的心意似的,把菜单翻来翻去,最终只选了几个普普通通的菜。他焦急地说:“爸妈,你干什么阿?今天我请客,你尽管点!”他急了,翻开菜单,却被妈妈略带责备的话语制止:“我们不是客气,真的已经够吃了,不要浪费!”他想,这么多年父母赚钱养家的辛劳还历历在目,多想他们享受女儿孝敬他们的幸福啊!难道父母不理解我想回报他们的心愿吗?
他有点失落,妈妈好像了解他心思,摸摸他的头说,“你的心思我们懂,但一家人聚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,这不是美味的菜肴能替代的。”面对着桌上热腾腾的家常便菜,没有大鱼大肉,父母却笑得像两个得到糖果的小孩。他们没说什么,嘴角却毫不隐瞒地微微上扬,浓浓的喜悦弥漫了他们的双眼。其实幸福就在生活的周围。
幸福是一种感觉,它就在我们的周围,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,所以,幸福就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座宝山。每个人都知道,如果你栽种的是菜豆,那么你收获的就绝不会是马铃薯;你种下一个芽豆,也肯定不会只收获一颗菜豆。幸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简单,就像那个故事中的半杯水,有人说:“我只有半杯水。”有人说:“我还有半杯水!”同样拥有,过多的欲望让我们感不到幸福,而幸福,之于我们,其实,不过是“半杯水”罢了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一切事情中痛苦和幸福只是一念之差。
总之,对人类来说,离开物质基础谈幸福也是空谈。每个人都会有欲望。而相对于短暂的一生来说,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变成现实,欲望要有底线,合理的欲望,要知足常乐,常怀满足感。让我们收获到成功的喜悦,让我们触摸到幸福;而不合理的欲望,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像如烟花般一闪而逝,却不曾找到自己的幸福。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,放弃不合理的欲望,我们就能感悟到内心深处渴望已久的幸福,为美丽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总之,佛教讲 “一切唯心造”。一切幸福的资源都蕴藏在我们的心里,你懂不懂幸福,能不能幸福,得不得到幸福,关键在于你努不努力去挖掘内心的幸福资源,然后在生活中去创造、实现人生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