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三藏十二部,如果要说它的大意,可以用三句括尽,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这是做人的准则,也是佛法的基础,更是佛法的真正精神。
所谓“诸恶莫作”,是说凡妨害众生,事无大小,皆不可去干;而“众善奉行”,则是说凡利益众生,事无大小,皆当为之。至于“自净其意”一句,则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;而禅定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,智慧却是清净意业的效果。所以佛法的本体和作用,可以互相配合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,可见这是一切诸佛通行的教化。
禅宗公案里有记载:唐朝白香山居士曾经往参鸟窠禅师,请问佛法大意,师即答以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香山笑谓:若此二句,三岁孩童也能道得。师遂喝云:三岁孩童虽能道得,八十老翁却未必行得。这段公案,对于学佛之人,实在可堪玩味!
谁都明白恶业是不好的,善业是好的,可是我却不由自主的造作恶,很难的去奉行善。也谁都明白有生必有死,而且不管是善是恶,都是人生中存在的问题。所以要解决生死问题,也必须解人生的问题。然而要解决人生问题,首先是了解生死大事的问题,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是值得大家探讨的课题,那么如何了脱生死?信因果,迎着佛陀大慈大悲给我们指引的光明道路前进,关键就是在于我们能否自净其意、众善奉行。那么,人身难得,便不知如何而得,这是生不由已。人生是个万花筒,如几片玻璃屑幻出种种花样,却无一个相同。芸芸众生,你挨我挤,匆匆忙忙,在人生道上各不相让。你争我夺,为了自己的私欲,不惜手段去达到目的,而损人利己,造种种恶因,搞到世间乌烟瘴气,最终把所造的业种带到自己的八识中。然后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,想想这样子生存于世,实在可怜又可悲。那么在这个世界上,有的人当大官、有的当工仔、有的当科学家、有的当乞丐等等,总之,各种各样的人都要知怎么回事。要知这都是每个人业力不同所感招的,所以佛说:无业不生娑婆。这与现在科学叫每人个的“基因业种”不同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,首先要征服自己,远离颠倒妄想、息灭贪嗔痴。因此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,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。我们自己就是颠倒妄想的敌人,要知道,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天天念佛、念经?目的就是要我们远离颠倒妄想的敌人,这个敌人是谁呢?就是我们心中的敌人――唯识论所指的第七识未赖耶识我执,是生死之根本。吾人生死全是因为它,由它摆布。所以神秀大师教我们要时时勤拂拭、洗心啊!要我们明心见性,就必须自净其意,找出一条光明的道路——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
人生为了生存造种种业,说到底,求这个求那个,无非都是贪嗔痴妄想的作怪,害得我们轮回六道。想想这样子生存于世,实在太无知,要知道人生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,今生不将此身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。要知道人命无常,人虽以百岁为寿星,对比宇宙之永恒,实不如石火一闪。要知道人生的价值是什么?因为人类是最爱获得知识的动物,他连几百万光年外的星球是怎么一回事都想知道,又怎么会不渴望知道人生的问题呢?人为什么而活着?生从何来?死往何去?人活着无非衣、食、住、物质享受所需,等等……总之各有所求。因此,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,不要光看眼前的利益,我们不能只知道身体需要衣、食、住物质享受,而忽视了心理上的衣、食、住精神资粮。我的看法:心理的衣、食、住更为重要。因为物质享受是无常的。……只有心理享受才是无限的,心里上的衣服就是道德的衣服、智慧的衣服、觉悟的衣服,我们来到人间已经就穿上了人身的衣服,现在有福闻到佛法,就要把这件衣服换掉,要越换越好,那就要好修行,但愿换上佛菩萨的衣服,那将来就能享受到不生不灭、离苦得乐、自在安祥的生活,其乐无穷。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行,不信因果,那将来所换的衣服就越换越差,如果我们堕落轮回畜生道换上了牛、马这个衣服,那就麻烦大了。因为这样就不能跟人一样闻到佛法了,那么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因为人也可以做牛做马,牛、马也同样可以做人吗?公平竞争吗?牛、马还完债不再造恶业就可以做人,人不好好修持,不信因果造种种恶业,那就要变成牛变成马,你以为做人就永远做人,做牛、马就永远做牛、马吗?你骑马,马变成人也同样可以骑你呀!所以大家要警觉啊!
那心里的食呢?食是什么东西呢?食就是要求学问、求智慧、求理性。心理的住,又是住在什么地方呢?要住在慈悲心、平等心、菩提心、清净心、佛道心,只有这样我们将来的衣服才越换越好看,人人都法喜充满!
因此,求观音保佑的人恐怕绝大多数都不知道,白衣大士说过这样的话:“求人不如求已”。这其中的道理,最容易理解不过了。
在这个世界里除了自己以外,又有谁能靠得住的?所以当然应该先求自己啦。俗语:人贵有自知之明,因此,我们每个都要“自知之明”,首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才能为社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,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,就做什么为好!这样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轨走错路,就不会好高鹜远,过于执着,贪求所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,永远保持心态平衡的境界,只有这样才能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自己、对周围环境、对家庭、对同事都有好处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呢?这就是教我们自净其意。
什么是“自净其意”?首先必须从心念上着手,用智慧和慈悲来改变不正确的思维和心态,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征服自己、改造自己。自净其意就必须修正“我见”、“我爱”、我慢”、“我痴”。首先谈谈“我见”。
我们每一个人所看到的东西都认为一定是对的,别人的看法不一定是错,我们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,然后他容有自己错误的观念就死不舍得,这个观念一直隐藏在他的内在,去排斥别人,攻击别人,他认为他的鉴定是绝对的,他的鉴定是永恒的。我告诉大家,只有大觉大悟的佛陀,对人生宇宙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绝对的。我们要善意的去解释一切,这个世界是相对宇宙,有美就有丑,有胖就有瘦,有高就有低,有大就有小……莫不如此,所以漂亮的女孩子,首先要感谢谁?要感谢那些丑八怪,没有她的丑,就显不出来你的美呀!美丑是相对的,对不对?像我也可以说长得很高,看跟谁比呀!其实我长得很矮呢!高矮也是比出来的,所以世界上都是相对的,有美就有丑,手伸出来,有光明面,就有黑暗面,我要说你是好人,说你光明面;说你是坏人,说你黑暗面就够了。既然都是相对的,你不应该有烦恼,所以当有人批评我时,我马上就联想到有人在欣赏我,有人恨我时,我马上就想到有人在爱我呢!这是一定的道理,非常自然的,有这一面就有哪一面,主是一体的两面。因此我们要学佛,佛就是佛,人就是人,佛是绝对的,人是相对的,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称为佛。
我们人的看法只能是相对的,有这一面就有那一面,这是一体的两面,人由于强烈的我见,所造成不必要的争执,对于我的看法一定是对的这个观念,我们首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处理它。比如:夫妻吵架为什么?看法不同。兄弟、姐妹、同事吵架为什么?看法不同。我见啊!我见就是我们的烦恼根本。因此,我们要把不同的看法恢复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点。我们首先要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修养、包容、宽恕、忍让。第二步才是学佛。如果我们连修养、包容、宽恕、忍让都没有,还谈得上有慈悲心、清净心吗?更谈不上学佛。
佛陀的伟大是令我们找到生命的觉醒和人生的觉悟圆满。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碰到任何事情都要有交换的立场,你替我想一想,我替你想一想,这样互相勾通、互相体谅、互相理解,就不会产生我见。
因此,我们要知道人是万物之灵,又自称是高等动物。在这世间上,我们是很重感情的动物;我们人是很悲哀的动物;人是最会制造痛苦的动物。要知道人们讲话是很高超的艺术,别人因为你一句话可使人很高兴,别人因你一句话可以使人很痛苦。我们何必去伤害人家的自尊心呢?我看没有必要。只有跟人结缘才能活得自在、安祥。孙子兵法有一句话:善待自己的敌人,你的敌人自然就会消失,你对人家好,人家就会对你好,你对人家不好,人家就会变成敌人。我们如果对周围的环境、事物,这也看不惯,那也看不惯,好像周围的人都与我过不去,要知道,敌人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。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?所以,我们自己不要骄傲,以为了不起,不要跟人家过不去,不要跟人家结冤,当人家对我们不好时,也许我们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人家?也许前世对不起人家?这样就会忍让人家、宽容人家,那一念头就会过去了。我们只有结缘,不能结冤,这样才能自求解脱。假如不是这样,那我们的日子就会很难过了。如果一个人要别人赞叹一句好话,就感到很开心,如果一个人要别人话一句坏话,他就感到很痛苦,我看这个人太虚伪、太没用,他没有生命力,他根本就没有主宰,他的生命掌握在别人的口中,实在很可怜。现在谈谈“我爱”
“我爱”就是自私之意。我们知道爱是每个人所本有的,它的动机是由于人性的贪欲。就爱的对象来讲:理性低落的人,他的爱只限于目前看得到、摸得着的、有利于他的东西,他爱的范围是很狭小的,不外乎是他的妻子、儿女、至亲好友和财产等,而且这些爱不是真情的爱,是有目的的爱,虚情假意。由于他的爱是自私的爱,因此所造成的只是痛苦的根源。所以,越是自私贪心,等于越是对自己心态的捣乱,无形中在替自己制造痛苦,加紧精神的束缚,把灵性推进黑暗的无明道路上,使自己执迷不悟。
因此理性高的人,才有民族爱、国家爱以及人类爱。所以,只有佛陀的大慈大悲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最理智的博爱,它的对象不仅是全人类,而且普施所有的一切众生,希望给所有一切众生拔除去痛苦,而得到永久的解脱和安乐。因此,只有佛陀的爱才是真情的爱,他没有分别你是善的,或是恶的,你称赞他也好,诽谤他也好,他都以平等心同样对你的爱,同样救度你,使你离苦得乐。
现在谈谈“我慢”骄傲的意思,那么我们不要有“我慢”。“我慢”就一个人的自尊心过份的强烈自我、自高、自傲,认为自己很了不起,比人高于一等。因此,“我慢”是阻碍修道的根本。我慢高山不流德水,我慢与脾气此联系在一起,由于长时间的无痴,贡高“我慢”,使我们自我陷入自己的陷井,使我们的心量越来越窄小,所以“我慢”接近专制,没有民主的人将听不到更多的佳音。为此,他成为一个不被人尊重的人,太过于狂妄的人,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,最后落到自作自受的后果。所以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平凡的人,容易接近别人的人。他是一个大修行的人,他的一生很平凡,天大的事情到他自己就没有了。他对天下所有的纷争、愤怒、伤害、争执、诽谤、是非,到他心里就没有了,因为他看破世间的一切,没有执着、我执。因为世间的一切名利、金钱、美色、高位、亲属关系都是假的。主要利益不起冲突,如果利益一起冲突,不管是夫妻、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朋友、同事、一朝发生利益冲突,马上就翻脸,通通是假的,这里是娑婆世界啊!而不是极乐世界。
我们每个人不应该有“我慢”和骄傲之心。毛主席教导我们: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”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,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,那我看将生活不下去。因此,我们没有权利骄傲。
要知道,我们每个人身上穿的衣服从哪来的?从工人那来的;我们手上带的手表从哪来的?工人制造出来的;我们每天三餐所吃的粮食从哪来的?农民种来的;我们现在能过着安稳的日子从哪来?国家给来的。如果没有我们祖国的边防战士日日夜夜坚守边疆,大风、大雨、大雪坚守在岗位,哪有我们今天过着舒舒服服安稳的生活?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,知足常乐。要知道我们样样都不如人家,人家有学问、有技术、有本事,人家能造种种东西,我们却不会做,因此,我们不如人家,这样一想,我们就会有忏悔心,就会有进步心了。
首先要学会接受人家的意见,所谓忠言逆耳苦口良病,人家说的好话、坏话都能容纳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,首先需要自己知道自己所存在的短处,就要克服改正,提升自我就要就要自我批评、自我反省、自我容忍、自我忏悔、不断的改造自我。自我净化:那就是好好修行,修正自己不正的错误行为,行善止恶,提升自我,树立自尊、自强、自律、自觉的精神,然后才能用自己的完善功德心去引导人们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:“人成即佛成”。
现在讲“我痴”。经云:痴为无明,愚痴的人就是没有智慧,我们生命如果有智慧的人,他就可以主宰自己真正的生命。可是我们没有,假如一个什么人来跟我们讲一句话,我们马上一下子就全部相信他,也没有查证这件事是对的,还是错的,也没有用理智去分析人家的是跟非,就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使自己感到开心,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使自己感到苦,使我们马上就落入了是非的观念,将我们的生命掌握在别人的口中,人家一句话,就叫你暴跳如雷,第二句话就叫你泪流成河,那人家岂不成了导演,而我们也就成了演员。还有很多的是非,都是说出来的,所谓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那怕两片薄薄的嘴唇,都会把人间搞得乌烟瘴气,鸡犬不宁。可见,很多的是非,都是听来的,都是说出来的。自己愚痴啊!愚痴就是智慧的反面词,愚痴的人颠倒黑白,不务正业,不明因果,造业深重,他一天到晚搞是非、搞动乱、挑拨离间,闹不团结,说三道四。到家里,搞乱家庭;到单位,搞乱秩序;到社会,搞乱治安;到庙里,搅乱道场。他到庙里来不是诚心诚意来拜佛、念佛的,而是拉帮结派,过于出风头,表现自己,一不顺心就搞到翻天复地,要知道心、口、意三业不可造,要知一句好话可使你上天堂,一句坏话可使你下地狱。可是到庙里搞破坏、诽谤三宝,不知罪恶是多么的深重啊!将来你受的果报是何等的可怕,因此,古德云:令动千江水,不动道禅心。这里的意思是叫我们不要破坏和影响修道人的心,要成就修道人的心。希望大家共励。希望大家千万要警惕啊!我们来到了三宝地方,就是要来取宝的,而不是取到的是罪恶,古人说:来到宝山空手回,那不是惋惜学佛一生。希望大家共勉。
任何人都要了解生从何来死从何去,每个人都有选择往生哪个世界的权利,因此,由于本身的业力形成业障,加上对此问题的无知以及感情本能的驱使,所以只有糊里糊涂地生到某个世界里,成为某种生物。但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完全明了,心里清楚并且能正确选择的话,那么不仅是生命的本质、生存的意义乃至该向什么世界而去,这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再困惑人们,也就彻底悟到活着到底该求些什么了。按佛教三世因果论而言,“若人要知过去世,今生受者是;要知未来世,今生造作是。”因果定律是千真万确,丝毫不假的,希望大家种善因必得善果。
人以百岁为寿星,对比宇宙之永恒,实不如石火一闪。秦始皇没有找到不死的药,只留下浩大的始皇陵,威武的兵马俑。苏东坡的《骷髅赞》有两句道:“黄沙枯骷髅,本是桃李面。而今不妨看,当时恨不见。”
据说佛陀年轻时,一次出城游玩,在东、南、西三个城门碰到老人、病人和送葬的人,最后在北门碰到修道的沙门。这位敏感的青年深悟人生无常,要求从中求得解脱,于是离家出走。随沙门游行四方。他不愿糊里糊涂地浮沉在生死之中,他要追求人生的奥秘、宇宙的真实。
世尊问弟子:“人生究竟有多长?”一弟子答:“五十年”,世尊说:“不对”。又一弟子答:“四十年”,世尊又说:“不对”。第三个弟子答:“三十年”。世尊还是说:“不对”众弟子惊问:“那么,请师父说明,人生究竟有多长?”世尊说:“人生只在呼吸间。”诸位,人生几十年,就像流星一般地迅速飞过去。我们应该谨慎地选择一条正路来走,“以佛陀教化、以道德自范,以勤劳自励”努力去做些对国家、社会、群众有利的事,而远离一切罪恶,以免到老时懊悔、悲伤与悔恨!中国有句古话: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悲。佛教指示我们,所有众生的心体都如明镜,必须加以磨洗的功夫,才能恢复其本体。佛法浩如烟海的三藏十二部经,无非说明种种的尘垢有种种的磨洗方法,其目的无非是恢复明镜朗照的功用,使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,能彻底的明了。可是,磨洗的功夫真不简单,磨洗也要用磨洗的工具,磨洗的方法。现在寺院里所供的金身佛像、藏经、法器,其实佛教里根本没有神秘的东西,事事物物都有理智的根据,不过因为理论深奥,一般人不容易懂得罢了。再看到净土宗的精勤念佛,禅宗的坐香跑香,律宗的开堂传戒,以及其余宗教的看经作观,无一不是磨洗的功夫。这就是自净其意。
佛说 “不生不灭”,诚然,世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。来自自然,回归自然,理当不必烦恼,不必悲哀。那么,既灭之后将归何处?佛指示了一个庄严美丽的净土。《阿弥陀经》如此描写:“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……其国众生,无有众苦,但有诸乐,故名极乐。”。只有念佛的人,具备信、愿、行的人方可往生,近人提倡建设人间净土以媲美西方净土。既称 “人间”,其人无数,良莠不齐,鱼龙混杂,人间净土怎能普及!除了西方净土和人间净土,应该还有一块净土,可名为心中净土(即《净土生无生论》中所强调的“正念”)。只有这块净土可永葆圣洁,心灵美者已经进入这块净土。对于他们来说,污秽横流不得侵,邪恶诱惑不可夺,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所以显得分外精神,活得也格外潇洒、自在、快乐。